旅游创业真的偃旗息鼓了?携程:这个锅我们不背!
旅游创新、创业的机会其实还有很多。携程希望与创业公司一起,将更多更好的旅游产品带给用户,而不是占据所有生存空间,将创业公司全都“消灭”。
【环球旅讯 曾宪天】过去一年我们可以看见的是,旅游创业“不好玩”了,旅游市场“不热闹”了。
因为高昂的流量成本和老套但实用的价格战等原因,一众创业公司纷纷倒下,资本市场对于中国旅游创业领域的关注也随之跌入了低谷。
对此,有创业者曾表示,现在的旅游创业很难再打造出“现象级”的模式或产品,只能在旅游巨头们还没来得及发掘和覆盖的细分市场小打小闹,争分夺秒经营着他们所谓的“竞争壁垒”,即便他们自己知道这个壁垒其实一碰就碎;抑或是向流量“折腰”,为巨头企业“打工”。
有趣的是,国家旅游局以及众多统计机构又不断用数据提醒我们,中国旅游业还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未来的市场依旧广阔。
那么,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成功的投资者和创业者眼中的旅游投资和创业机会在哪里?创业者又可以从过去几年过山车般的大起大伏中吸取什么教训?
韩彦、朱啸虎、王肖璠、王连涛、Nick Vivion(从左至右)
在2017环球旅讯峰会的创业对话&问答环节,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携程旅行网首席财务官王肖璠、小猪联合创始人兼COO王连涛、Tnooz总编辑Nick Vivion会围绕这些话题展开讨论。本环节由光速中国联合创始人兼合伙人韩彦担任主持人。
值得一提的是,参与本环节的嘉宾分别来自于投资方、旅游巨头、创业公司、旅游媒体,其实是比较有趣的搭配组合。所以,还在苦恼创业无门或找不着出路的创业者们,忘掉那些“钻牛角尖”式的苦思冥想,来环球旅讯峰会,听听行业大咖们怎么说,为自己补补课。
谈合并 用垄断谋取暴利 是在帮助竞争对手颠覆自己
韩彦表示,近年来全球在线旅游业涌现了一股“吞并”潮,巨头在吞并巨头,不同企业或者同类企业之间都在互相合并。中国市场是更加显而易见了,那么这种“吞并”潮对于行业来说有哪些好处,又带来了哪些负面的因素?
“中国在线旅游业发生的一些整合,对行业来说其实是好事。”王肖璠认为,即便整合前各家企业之间进行的价格战,能短期内让用户尝到高额补贴、低价产品的甜头,但长远来看,参与其中的企业都一直处于畸形的发展状态,是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的。
合并无疑是结束疯狂的价格战,回到发展正轨的方法之一。脱离价格战的束缚,企业可以更好地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做好产品的开发与运营。
另一方面,王肖璠表示,通过“吞并”方式成长起来的行业巨头,一旦利用自己的垄断优势获取超额暴利,就相当于给予竞争对手颠覆自己的机会。所以在这方面,携程非常清醒,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小公司。因为即便在中国市场,携程的收入规模也才占总体市场的10%左右,放眼全球市场,这一数值还会更低。所以携程这家“小公司”,目前首要的任务是思考如何通过不断完善的服务和产品来提升市场份额。
对此王连涛也表示认同,他认为,在企业、用户、政府监管等多方因素构成的大生态系统下,如果发生所谓的并购、合并,一定有其合理的原因和解释。但最终这件事的好与坏还得回归用户,因为用户自然会用脚投票。如果这种合并给用户带去的是更好的服务,更便宜的价格,当然是好的事情,否则一定会被新的服务、新的创新、新的搅局者给颠覆和取代。
Nick Vivion提出了一个比较新奇的观点。他认为,越来越多的旅游巨头企业,或许能重新思考和定义未来的旅游概念。例如我们传统观念认为,旅游就是低频次的出去玩;未来对于旅游的重新定义,或许会是身边每时每刻的事情,包括上下班、逛街购物等碎片化场景中,我们其实可以把旅游的概念做的更宽泛。
“任何一个行业,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才是可持续的,可持续就是指这个行业必须要有合理的利润率。”而从资本的角度出发,朱啸虎认为,类似价格战等长期的恶性竞争都是不可持续的,任何一个行业要健康发展,必须有合理的利润率,这样公司才能有足够的投入提高用户体验,旅游就是非常典型的行业案例。他也表示,自己一直是携程用户,携程不仅大幅改善了用户体验,也做出了许多微创新,像微导游,手机端的客服等等,反馈非常快,体验非常好。
携程从未想过“消灭”创业公司 而且我们也同样充满危机意识
“如果非要问携程有什么是不做的,那我的回答是,旅游行业以外的东西我们是不做的。”王肖璠介绍称,其实携程对于负责投资的团队有一条要求,就是国内、国外旅游市场上所有的公司,都要熟知商业模式,寻找其中的合作的机会。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携程一边看投资机会,一边做一些策略或者业务上的拓展。
王肖璠坦言,携程内部其实也存在着非常强大的危机感。大企业也有相应的弊病,例如对于创新科技、用户需求的更新迭代等等方面,确实会反应相对迟钝一些。所以携程的做法是在大的结构、规则框架下,将企业内部拆散成许多小的BU,让他们像创业公司一样发展,甚至自生自灭,以此来保持一定的危机意识。
王肖璠表示,过去几年间,携程通过小BU的形式尝试了诸多旅游创新,然而淘汰率确实很高。不过即便如此,携程每天还是能够收到非常多不同的创业想法,所以她也认为,未来旅游市场中还是存在着非常多的机会等待创业者来发掘。
对此王肖璠认为,诸如大数据、AI等许多创新技术,在产品体验、运用成本等方面能为旅游企业带来非常多帮助的领域,就存在不少创新创业的发展机会。朱啸虎也表示,旅游业依然不乏创业机会,例如出境游的火爆,已经让境外目的地的地接、碎片化产品等领域逐渐成为“刚需”。
而对于这个话题,Nick Vivion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在他看来,中国乃至全球旅游市场中,共享经济的产品越来越多,包括住宿、汽车、单车等等。但是对于纷繁复杂的共享经济产品,还没有出现一个类似元数据搜索、垂直搜索的平台,未来Airbnb等共享经济领域的巨头企业,或者相关的创业公司,如果能把所有产品、数据汇总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平台,或许能开启新的旅游商机。
回到携程本身,王肖璠表示,从携程的角度来说,我们对于创业公司都抱有非常开放的心态。例如一些把创新想法实践得非常好的创业公司,携程还是愿意投资和扶持。携程希望建立一个比较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而不是携程这样的巨头企业占据了所有的生存空间,将创业公司全都“消灭”。携程希望与创业公司一起,将更多更好的旅游产品带给用户。
最后,本环节其实还有一些较为零散的小彩蛋,我们再来划一下重点
朱啸虎:
至少短期内滴滴在旅游领域没有拓展计划,滴滴出行可以有想象力的领域太多了,短期内对旅游应该没有兴趣。所以,短期内携程是滴滴的盟军。
在旅游细分领域,想要单独成长为行业巨头机会已经十分渺茫了,而“抱”携程“大腿”,为携程“打工”的创业机会还有很多。
Nick Vivion:
不要过分依赖技术,以为技术可以解决一切。通过技术手段构建更为高效的团队培训机制,是值得被关注和投资的领域,毕竟服务的本质还是人。
王连涛:
现在似乎进入了共享经济的时代,但其实不是所有服务和产品都适合套用共享经济的模式。关键在于两点,要么创造全新的用户体验,要么带来巨大的成本优势。
王肖璠:
跟旅游无关的我们不会做,跟旅游有关的我们都会做。只要跟旅游有关,对用户有帮助,符合用户需求的旅游业务,携程都会做。
纯粹的国际性企业,要想通过“单打独斗”而在中国市场大获成功,其实是非常困难的,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找到本地的合作伙伴。
Booking.com的团队曾经跟携程交流时分享过一个策略,就是他们看用户到底在网上搜什么,没有找到搜索结果的东西或许就是商机。确实如此,用户搜索得越多,说明需求越大,如果携程没有这个产品就会赶紧补上,这也成为了携程业务拓展的基本理念之一。
从投资的角度,携程重点关注这三类公司。一是有特殊资源的公司,例如在所属细分领域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二是技术公司;三是符合携程国际化战略的海外公司。
推荐阅读: